English

析“腾笼换鸟”

1998-03-27 来源:光明日报 宫希魁 我有话说

为了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,近来,一些城市先后推出了“腾笼换鸟”的政策,即清退外来民工,腾出工作岗位,优先安排本市下岗职工再就业。此项政策的提出,意在缓解城市就业压力,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,由此实现的再就业数量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。有的城市经过测算,只要撵走一半民工,腾出来的工作岗位足以消化全部下岗人员,可因种种原因,到后来只落实了个零头。我以为,把解决再就业问题的“宝”押在“腾笼换鸟”上,并非良策。

“腾笼换鸟”政策是一种就业干预政策,没有把市民就业和农民就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通盘考虑,而是仅仅站在市民利益的基点上。这种做法是缺乏远见的,与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相背离。

在现代化的进程中,城乡经济一体化,全国经济一体化,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,迟早要实现,传统的地缘界限、户籍制度将不再会阻碍人员和物资流动。城市与乡村通过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将联成有机整体。一个开放的、网络型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必将矗立起来。城乡之间只有互相融通,实现良性转换,才能共存共荣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产业的转移与升级,人口的迁徙与流动,社会的分化与整合,对于一个正处于转型中的社会来说,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。因此,思考和解决就业问题,必须有大视角、大思路,不能只维护社会某一阶层或集团的利益,而忽视社会整体利益。

在人们的印象中,城里的失业要比乡下严重得多,其主要原因:一是城里的失业表现集中,来势迅猛,而乡下人的失业表现分散;二是城里的失业者与失业前反差大,而乡下的失业者就业与失业的界限本来就不太清楚,从来就无铁饭碗可端。

来自少数大城市的信息表明,政府费了很大的劲,清退了一部分民工,结果城里的下岗者很少有人愿意顶替民工的空缺,百分之七八十的空岗安排不出去。结果,影响用人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不说,到头来又不得不一点一点地把农民工请回来。大连市的“即时服务”在全国是很有名的,承诺“只要不挑不拣,保你两天上岗”,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。

“腾笼换鸟”的就业政策,是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“统包统配”就业思路的延续。这种行政命令办法,与业已初步形成的市场经济格局是不相适应的。最近,国家有关部门已出台了新的劳动就业指导方针:劳动者自谋职业,市场调节就业,政府促进就业。根据这一方针,政府在就业问题上的职责是制定人力配置政策,引导就业方向,完善和规范劳动力市场,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,而不是直接干预微观就业行为,不是把有限的工作岗位强硬地分给谁或不分给谁。强行规定企业用哪些人不用哪些人,其实质是干预企业用人自主权和劳动者择业的自主权,既不经济,也无效率,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背景是格格不入的。

解决城里人的就业问题,显然不能再靠政府用行政命令去包、去保。正确的办法是变“包”为“促”,促其转变观念,适应竞争环境,自己找岗上,凭借他们良好的生活基础、社会关系、信息渠道、专业技能等优势,谋个打工的位置,恐怕不比一些外来民工差。只要他们肯卖力,愿意干,这类饭碗有他们端的。劳动力的行政配置方式被市场配置方式所取代,是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
(作者单位:中共大连市委党校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